高野和明《消失的 13 級台階》

投稿者:閒乘月


這是一本寫得極為精彩的社會派推理小說。作者在死刑制度課題上的深刻思考,激發我更進一步地去了解刑罰史以及對死刑的反省。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不同的人對死刑的看法,描述死者家屬的悲痛和殺人犯家屬的愧疚,更罕見地探討了死刑執行者在執行任務時的心情和事後的影響。隱藏在黑暗中的現實被作者扒開來審視,血淋淋地慘不忍睹,讓我用了相當長的時間才緩過來。


這個故事裡有兩個殺人犯,第一個是主角之一的純一。他因誤殺而被判有期徒刑兩年。品行良好的純一在假釋期間,受監獄管教官南鄉邀請他加入一個私人調查。而這個私人調查居然是幫一位就快被處刑的死囚翻案!


這位將要面臨處刑的死囚叫樹原亮。多年前,樹原亮被控殺死一對老夫妻,現場證據都指向他,偏偏他遇上車禍喪失去了案發前幾個小時的記憶。


他,殺人了嗎?


兇手本人完全沒有殺人記憶,更無法認罪。最諷刺的是,樹原亮因無法認罪,表現不了其 “悔過之心”,而不能像其他死刑犯一樣,以無期徒刑取代死刑。


南鄉和純一的調查,就是要替樹原亮翻案,找出當年案件的真相。


撇開案情的推理,作者想要拋出更艱難的問題給讀者。刑法是否是正義的體現? 惡人不被懲治的話,只會在社會裡反復作案傷及更多無辜。殺人者被殺,難道不是最好的報應嗎?那死刑,是否是唯一最正確的選擇呢? 我們把社會裡的罪惡份子都處決掉的話,社會是否就變得更美好了呢?


為了回答這些問題,作者向讀者解釋了刑法史裡涉及的兩種理論:一種是報應刑論,主張刑罰是對犯罪者的報復;另一種是目的刑論,以教育改造犯罪者、消除社會威脅為主。兩種理論都有其存在的道理,有其利亦有其弊。作者無意選擇任何一種理論,而是要扒開正義面具下,我們忽視了的灰色地帶。


或許,我們可以停下來探索更深一層的問題。罪的定義到底是什麼? 犯罪,是否僅僅指觸犯了法律? 法律又是基於什麼標準而立,又是基於哪一種準則去判刑呢?當我們一臉正義地去指責別人時,或許更應該思考一下,自己的正義是否合理。


#BooKu
#讓書本找到對的人
#長期徵稿中
#直接PM小編就可以投稿啦


《消失的 13 級台階》訂購鏈接:http://bit.ly/booku010121